央广网上海2月22日消息(记者冯丽 郭振丹)黄浦江畔,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(以下简称“GDC”)2月21日至23日在上海市徐汇区举行。这场以“模塑全球,无限可能”为主题的科技盛会,不仅是全球AI开发者的“技术狂欢节”,更成为上海加速推进人工智能“模塑申城”方案落地的缩影。
GDC大会前期,记者实地探访了多家上海人工智能企业,听他们讲述DeepSeek热潮下AI发展背后的故事。

“硬核”底座助力深耕“数字沃土”
人工智能产业的竞争,本质上是基础设施的竞争。2024年12月,上海印发《关于人工智能“模塑申城”的实施方案》,通过推进人工智能“模塑申城”,建设智能算力集群、语料供给体系、虚实融合实训场、行业基座大模型等基础底座。
走进上海仪电(集团)有限公司展厅,各类算力赋能案例映入眼帘。上海仪电集团打造的智能算力公共服务平台,投产多个国内领先的“大规模、高等级”万卡智算集群,完成十余款国产芯片适配测试,为商汤科技、阶跃星辰等企业提供自主可控的算力支撑。

“仪电智算云提供了从底层IaaS算力服务到PaaS平台服务和MaaS模型服务的全栈服务。”上海智能算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跃说。
事实上,阶跃星辰Step、商汤“日日新”、MiniMax ABAB、DeepSeek等大模型的应用部署中,都有仪电智算云的“身影”。
如果把算力比作电力,那么语料即是石油。大模型的高速发展,离不开语料的“投喂”。成立不到一年的上海库帕思科技有限公司,是上海专门设立的人工智能语料数据平台型企业。
“我们正从数据‘矿工’转型为产业‘炼金师’。”上海库帕思科技有限公司CEO黄海清接受采访时表示,DeepSeek的成功,核心除了原始算法的创新以外,还在于采用了高质量的语料数据集,这样可以大大节约算力和数据。

黄海清透露,库帕思已经全面启动具身智能、金融、制造、教育、医疗、文娱、城市治理等领域的行业语料库建设,链接超50家生态伙伴,通过清洗、标注、合规化处理,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直接调用的大模型“燃料”,训练效率提升30%。
场景创新 加速产业落地
当全球仍沉浸于大模型参数竞赛时,AI企业如何开启技术、场景、商业的闭环验证?
仅凭一张照片即可生成动态视频,大众乐在其中时,该技术也在影视、电商等领域引发商业化想象。在探访过程中,记者得知,上海稀宇科技(简称“MiniMax”)推出对标Sora的AI视频产品,其模型能力对标GPT-4。
“生成式AI正从‘玩具’变成‘工具’。”MiniMax副总裁刘华表示,AI大模型产业目前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,大模型技术保持着每隔几个月就会取得重要突破的迭代频率,未来2年到3年,模型能力还会有几倍量级提升的技术空间。
基于自研大模型,MiniMax积极参与人工智能行业国际竞争,扎实推进海内外各项业务。刘华表示,在赋能千行百业方面,MiniMax打造了MiniMax开放平台,服务了国内4万多家企业客户以及个人开发者,并开始成功“出海”,公有云上大模型调用量在亚太地区名列前茅。
生成式AI已经从“玩具”慢慢渗透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。在本届GDC大会上,商汤科技发布了代码小浣熊2.0版本。不同于过去,编程助手只是进行简单的代码补全和问答交互,代码小浣熊2.0可以在一个任务单点做修改的同时,跨文件进行多个任务修改,提供更加全面的编程辅助能力,进化成更加实用的工具。
商汤科技产品总监、小浣熊家族产品负责人贾安亚表示,“随着整体推理成本的降低,我们可以在相同硬件上部署更大、更通用的模型。”

DeepSeek火出圈,大模型企业应该开源还是闭源成为业内热议话题。近日,大模型创业公司阶跃星辰开源了两款阶跃Step系列多模态大模型,即Step-Video-T2V视频生成模型和Step-Audio语音模型,并与吉利汽车合作探索工业质检场景,将多模态AI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9.7%。
“开源不是终点,而是生态共赢的起点。”阶跃星辰副总裁李璟笑着说:“DeepSeek爆火是一次全民科普,今年过年的时候,我终于不用再跟我妈解释,我到底是在干什么工作了。”
谈及为何选择开源,李璟表示,拥抱开源不是一时兴起,公司内部酝酿许久。“在多模态领域,开源社区的模型能力还需要显著提升。选择开源是希望跟大家分享最新的多模态大模型技术成果,为全球开源社区贡献一份中国力量。”
生态聚合 催生AI“热带雨林”
场景创新的蓬勃发展,催生出人工智能生态的“热带雨林”。上海通过空间聚合与资本催化,加速技术势能转化为产业动能。

在徐汇滨江的“模速空间”,一场AI生态实验正在上演。这个全国首个大模型主题园区,汇聚了从算力调度、语料供给到场景落地的全链条企业,形成“15分钟产业闭环”。
目前,“模速空间”吸引近百家大模型初创企业入驻,带动全区200余家大模型企业加速集聚,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。书生通用、商汤“日日新”等四大基础模型持续壮大,稀宇科技、阶跃星辰入选大模型“六虎”,共有23个大模型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、占全市近60%,34款产品已上线应用,形成“你追我赶”的创新氛围。
随着GDC大会启幕,上海人工智能生态的“飞轮效应”愈发显著。当技术、场景、生态三重势能叠加,上海将加速迈向全球AI高地,成为全球AI开发者的“造梦之城”。